〈1966-12-03〉澳門反葡殖鬥爭腥風血雨
December 4, 2015

1966年12月3日,澳門爆發「一二.三」事件,成了澳門政治的重大分水嶺。
澳葡政府當日開始以警棍和水炮武力驅趕澳督府前的抗議群眾,消息很快傳遍澳門。
憤怒群眾集結市中心的議事亭前地,衝擊市政廳、警察廳和公證署,又破壞和拉倒殖民者像。
警方發射催淚彈還擊,澳督隨即頒令戒嚴並實施宵禁。往後甚至是槍林彈雨,造成死傷累累。
「一二.三」的導火線源於氹仔坊眾學校欲擴建校舍,前後向澳葡政府交涉24次不果,遂於當年11月先行搭棚動工,豈料意外引發警民衝突,廿多華人被打傷,華人社群領袖何賢和崔德祺與當局接觸均無功而還,結果觸發大規模反葡殖抗爭。
左派份子闖入澳督府高唱紅歌和朗讀毛語錄,揚言「要與帝國主義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
12月3日的血腥鎮壓過後,中方強力介入,逾萬華人團結響應反迫害鬥爭,結果1967年1月成功迫使澳葡政府懲兇賠償、認罪道歉。
事後,本地左派乘勢坐大。葡方一度請求中方收回澳門但不獲接受,澳門淪為中共的「半個解放區」,表面仍為葡人統治,但實質上由左派社團牢牢控制,包辦民間衣食住行,民風自此變得異常保守,政治文化急轉直下。
當年標榜愛國愛澳的工人、街坊、婦女、商界和學生組織,因無能澳葡的不作為而植根社區各界,九九回歸後一律成為北京和特區的死忠擁躉,建制勢力至今無處不在。



Please reload
新聞熱話
Please reload
Please reload
April 3, 2016
April 2, 2016
April 1, 2016
April 1, 2016
March 31, 2016
March 29, 2016
March 27, 2016
March 26, 2016
March 26, 2016
March 23, 2016
March 21, 2016
Please re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