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人權日 美國再促中國釋放劉曉波
December 10, 2015

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ECC)在國際人權日發表聲明,指責中國政府持續囚禁2010年諾貝爾和平奬得主劉曉波。
聲明指出,劉曉波是唯一仍然在囚的諾貝爾和平奬得主,而妻子劉霞則被非法軟禁。周四(10日)同時也是劉曉波獲頒諾貝爾和平獎五週年的日子。
今年國際人權日的主題之一是紀念《公民及政治權利國際公約》通過50週年。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致辭說:「數以百萬計的人被剝奪了這種自由,它受到日益嚴重的威脅。我們必須捍衛、維護和擴大民間社會的民主實踐和空間。這是持久穩定的根本。」
CECC主席克里斯‧史密夫(Chris Smith)說:「劉曉波被監禁,是因為他膽敢說出在中國人權應該受到保護。這對中國的共產黨領導人來說,顯然是危險的想法。中國領導人近年不遺餘力打壓異見及控制公民社會。」
「習近平主席希望與美國建立新型關係,不過仍然繼續採取打壓政策。」
他認為,只要劉曉波在囚、劉霞繼續被軟禁、政府繼續攻擊另一諾貝爾和平奬得主達賴喇嘛、維權人士或宗教領袖被囚禁或消失,都會對中國國際形像造成打擊,及成為中美關係的障礙。
另一名主席馬爾科·魯比奧(Marco Rubio)形容劉曉波及其他人權分子是「值得尊崇的英雄」,並非「該受罰的犯罪分子」。
魯比奧說:「劉曉波得奬五週年剛好是國際人權日。國際人權日用以紀念聯合國通過《世界人權宣言》,中國不單是簽約國,更是起草國之一。」他指,中國人民難以享有《世界人權宣言》保障的權利。
魯比奧是共和黨總統參選人之一。
律師「是友非敵」
另一方面,CECC的聲明也有提及7月份中國政府大規模搜捕維權律師及人士,並形容行動是「前所未見」。
與此同時,美國與德國駐華大使周四也分別就搜捕律師問題提出批評。其中,美國駐華大使博卡斯說,維權律師是「合作伙伴,而非政府的敵人」。
博卡斯在其書面聲明中說,美方對中方打壓「人權律師與其他試圖和平表達意見,為中國未來(發展)的公共話語作出貢獻的人」。
聯合國反酷刑委員會周三(9日)發表報告,對中國接連發生政治犯在監獄中死亡的事件,以及中國當局對維權律師的全面鎮壓表示嚴重關切。
自7月份以來被拘押的200名左右律師中,仍有25人被關押。
博卡斯說,報告中指出的「黑監獄」問題讓人「深感不安」,讓人對中國實踐法治社會的承諾存疑。
報告發表前數小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被問到有關問題。
華春瑩說:「我還沒有看到你提到的有關報告,無法作評論。
中國正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在包括反酷刑工作等各方面做出巨大努力,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進展。希望有關委員會能夠客觀、公正看待和處理有關問題。」
(網絡圖片) 新聞來源:BBC



新聞熱話
April 3, 2016
April 2, 2016
April 1, 2016
April 1, 2016
March 31, 2016
March 29, 2016
March 27, 2016
March 26, 2016
March 26, 2016
March 23, 2016
March 21, 2016